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省内茶情

武陵田野撒下希望种子

发布时间:2019-01-03 00:00|栏目: 省内茶情 |浏览次数:

松桃自治县加大资金投入、主体培育、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力度,把茶产业作为农业第一主导产业来打造,围绕“产业生态化、茶园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三位一体,在正大、普觉、世昌等乡镇发展生态茶叶产业。龙元彬 摄


  冬闲人不闲。面对群众普遍缺乏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的现实,日前,思南县中岭村争取县扶贫办外资中心支持,连续3次大规模开展农机培训。

  “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油蓬村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超千亩,不久前村里又流转了300亩土地,接下来再大干一场,确保田野成为村民增收的希望!”2018年12月26日,松桃自治县孟溪镇油蓬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驻村第一书记戴华君正盘点去年的增收账,鼓励乡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隆冬时节,武陵腹地寒意逼人,来自“冬季充电”的暖流却温润着黔东大地。党员群众“充电”忙,学技术、学政策。64岁的老党员陈开洪激动地说:“村美产业兴,乡村振兴有希望。”

  不久前,铜仁市印发了《在全市开展脱贫攻坚“冬季充电”进一步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主题大讲习的工作方案》,利用全市3700多个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开展脱贫攻坚“冬季充电”,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激情和干劲,为产业革命蓄能、为脱贫攻坚加劲。

  铜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夏虹说,铜仁市以脱贫攻坚“冬季充电”大讲习为契机,进一步推动铜仁市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奋力谱写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铜仁篇章而不懈努力。

  去年以来,铜仁市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支撑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

  铜仁结合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条件,在“种什么”“养什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先后出台了《铜仁市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铜仁市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实施方案》。

  产业选择,铜仁将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产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

  培育农业主体,铜仁内外兼修。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本土农业企业。截至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05家、省级73家、国家级2家。

  引来八方资本,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贵茶集团抹茶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江口、德康集团100万头欧标猪项目落户松桃、北京顺鑫集团5万头肉牛养殖项目落户思南……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全市组建10个产业扶贫专业技术指导组、11个“三农专家服务团”赴10个区县对268个深度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服务。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农业+N”、“农业+大数据”为抓手,着力构建“园区+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业产业“接二连三”。

  围绕重点品牌和重点产品,奋力打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梵山净水·泡茶好水”等公共品牌,让铜仁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

  采取“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对口帮扶”等方式,通过教育部门与农业部门建立对接平台,成功签约生产基地253个,累计采购本地农产品13937吨,总采购资金14929万元。

  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建立了分配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

  去年以来,铜仁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营主体累计流转土地108.65万亩;调减玉米种植79.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60万亩的132.7%。主导产业和“一县一业”稳步发展,产业扶贫累计带动贫困人口22.5万人增收。

  铜仁市农委有关人士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调优产业结构、持续深化产销对接、持续加强主体培育,持续抓好利益联结:

  以500亩以上大坝为重点,认真制定好坝区3年发展规划,精准选择产业,落实“一坝一策”。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和“一县一业”,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

  打造产销直供平台,大力推广“农校对接”、“农超对接”等做法,扩大农产品订单需求。着力重点培育流通企业,促进市内外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该市农产品生产主体合作,形成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

  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培育、申报和认定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跨区域联合发展;实施“春晖”行动、“雁归”工程,鼓励和引导返乡下乡人员通过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形式,创办领办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继续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创新推行“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更好地凝聚组织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让利益分配更加科学。(记者 郭进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郭进 编辑:李晓芳


Copyright © 2010-2022 主办单位: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 |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 |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白茶专委会 版权所有
电话:0851-85945367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延安西路242号贵州省农机局三楼  备案号:黔ICP备18009965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499号
网站地图福州网站开发知推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