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茶情

总书记点赞的杭州炒茶大师樊生华,“用最好的电,炒最好的茶”

发布时间:2021-03-17 10:51|栏目: 国内茶情 |浏览次数:
3月12日,杭州市西湖区桐坞村,今年第一波西湖龙井茶正式开采,樊生华又开启了一年中最忙碌的40天。一口光亮的电炒锅前,抖、搭、搨、捺,一气呵成。
60岁的炒茶大师樊生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传承人。自幼在茶园里长大的他,13岁开始学习炒茶,今年已是不知不觉走过47个年头。去年这个时候,在杭州西溪湿地,他向习近平展示了手工炒制龙井茶的技艺。“当时总书记对电锅炒的茶非常感兴趣,问我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问完后,总书记从锅里抓了一把茶,闻了一下,说香!”回忆起这些,樊师傅打开了话匣子。“总书记在我这里说了一句很幽默的话,就是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要世世代代地保留下去,把最好的茶奉献给全世界的老百姓喝。”
交谈中,只见龙井鲜茶在电炒锅里悦动起来,阵阵茶香沁人心脾…… 从烧柴到用电,近百次电流微调炒出最好的龙井 “地炉文火续续添,乾釜柔风旋旋炒。”一首诗生动呈现了古时炒茶的场景,但实际操作起来远没有这样的轻松诗意。 1974年,樊生华初出茅庐开始正式学习炒茶。他记得炒茶用的是柴火,学茶,要先打牢基础,从生火、刷锅、砍柴起步,有的学徒常常要为此干上几个月甚至个把年头。一边要顾着火候一边要不停翻动锅里的茶叶,一天干下来脸黑腰痛,工作效率有限常常要通宵炒茶,但是由于火候难掌握,品质也时好时坏。 桐坞村家家户户养茶卖茶,靠山吃山,2000多户村民,差点都把山砍秃了。一下起雨土壤水土流失,茶山肥力不够,茶叶品质难免受到影响。 “但是电炒茶就没有这个问题,不仅省力,控制温度还更精准。”樊生华回忆起年轻时炒茶的经历:“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用起了电炒锅,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村里几十口电炒茶的锅子一起用,电就不够用了,有时候还会停电” “从13岁开始炒茶到今天,我只炒坏过一锅茶”,樊师傅对此记忆犹新。“西湖龙井讲究的是上午采茶、下午炒茶,当天的茶叶必须当天炒制出来,这样才能把茶的香气封存在一根根芽叶中。那一晚,我炒茶到了深夜,突然电路跳闸,整个房间瞬间陷入黑暗。等赶紧找到蜡烛点亮,锅里已经传来了阵阵焦味。那是唯一的一次!”龙井茶讲究色、香、味、形,对温度的要求也格外严苛,一整套工序下来,对电炒锅电流至少要精准变化50次。比如第一道工序叫‘杀青’,温度要迅速升高到200℃,就需要用恒定的9安培电流,而最后“辉锅”程序,锅子温度要在130℃到100摄氏度之间,并且根据炒茶师傅的经验手感频繁变化,这就需要电流在4.5安培和6安培之间精准控制。 为了服务杭州龙井茶叶的生产地的电力供应,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将龙坞茶镇纳入重点改造区域,将供电容量扩充了3倍,变压器由原来的40台增设至83台,并将原来400千伏安的变压器升级至630千伏安。全镇上改下实现全电缆供电,电压合格率达100%,供电可靠性达99.999%,还配备了自动化全覆盖,能做到30秒内定位故障,1分钟内隔离故障并恢复供电,这小小的龙坞茶镇供电质量媲美日本东京、法国巴黎。 “电力保障好了,更能专心炒出好茶,除了手势,温度的掌握很关键,什么时候用高温什么时候用低温,靠的是手感的培养,也离不开电锅炒茶的精准把控。”现如今,走进桐坞村,绿水青山,茶园环绕,炒茶再也不见浓烟,品一杯龙井茶,仿佛世外桃源。 “我们根据24节气定制化服务,一到惊蛰,我们就主动服务茶农茶村,为炒茶季来临做好服务准备,确保龙坞茶镇在炒茶高峰期可靠用电。”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西湖供电分公司营商服务组组长周志仁介绍说。 桐坞村党委书记金樱娜说:“从砍柴烧煤到用电炒茶,不仅仅是更方便高效,也改善了村容村貌。土质好,植被繁茂,这样的环境,能种出好茶,环境变好,茶为主题的农家乐更逐渐形成规模吸引了更多游客,让村民切实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安定。” 一台电炒茶机带富千余人 “原来山里的茶叶只能卖100多,现在能卖出千把块,全靠樊师傅用‘活’这台电炒茶机。”丽水云和县的茶农王澎潇回忆起樊师傅,总会说起“脱贫茶”背后的故事。 王澎潇的茶园就在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赤石乡龙井头,地处中部山区,离丽水市中心70公里。茶树生长在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原生态高山上,茶叶等农产品是当地收入的主要来源。 一方水土出一方茶,云和县生产的茶叶品质叫做乌牛早,共有茶园400余亩,每年春茶干茶产量达到5000余斤。每年辛苦采下来的茶叶,虽然茶叶品质很好,但总是卖不出好价钱,让不少村民犯了愁。 听说王澎潇这个烦心事,樊生华与一批志同道合的“茶友”,组成了一个帮扶团队送技术上门。去了之后,樊生华发现这里的茶农虽然有机器,但是往往一股脑放进炒茶机,炒茶技术十分欠缺。面对加工标准不一、茶干品质参差不齐、效益不高的情况,樊师傅手把手传授种茶、采茶、制茶、售茶的全套经验。
Copyright © 2010-2022 主办单位: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 |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 | 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白茶专委会 版权所有
电话:0851-85945367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延安西路242号贵州省农机局三楼  备案号:黔ICP备18009965号-1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499号
网站地图福州网站开发知推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