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第十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阳隆重开幕,应组委会邀请,中国著名战略咨询专家、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先生百忙之中莅临年会,分别通过调研和座谈会交流后,王志纲先生在会上作了主旨演讲,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个地方和贵州的乡亲们一块探讨茶产业、茶未来。今天能够在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平台上看到那么多乡友,能够在茶产业方面砥砺前行,而且打造出了这么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我非常感慨,真的是很不容易。因为茶这个行业呀,是一个竞争力非常残酷的行业,而且贵州不只是在茶这个层面上,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处于后发的阵容。
云贵胜江南,下半场就是贵州
我记得好像是七年前,我在一篇论述贵州发展的文章里,曾引用了一首诗来阐述贵州,是后人假托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写的,叫“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贵州这个地方,放眼五百年以后,你们就会知道它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了。后来我在这个诗的后面加了两句话“等到云贵胜江南的时候,云贵是一家,前半场是云南,到了下半场就是贵州了。”而且当贵州起来的时候,它将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它会站在云南的基础上,再往上腾飞。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非常认同,在全省的旅发大会上还专门阐述了这个观点。
那么今天再重提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历史上看贵州,贵州一直是一个后发的省份,在明朝的时候,才开始被纳入中土这个疆界里面,所以你们现在看正史里面,在明朝之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关于贵州的详细记载。人们比较熟知的,对黔地山水记载比较详实的《徐霞客游记》,也是明末才有。
前段时间我专门去了趟江西婺源,去考察婺源的茶。当时我问了很多安徽和江西的朋友,我说你们的茶很有名,你们的风光也很美,但是为什么徐霞客那么近他却不来你们这个地方呢?他们找了很多资料都解释不了这个情况,所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但是不管怎样,徐霞客千辛万苦跑到了云贵,留下了很多记载。一是说明贵州纳入中原文化版图的时间比较短,二是说明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还是把徐霞客震撼到了,把他俘获了,所以就留下了很多关于贵州的记叙。
日鼓鼓的贵州人
沿着历史的源流往下走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当人们开始认识贵州的时候,全是一些负面的评价。最典型的就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个一直延续了很多年,以致于到了近现代,到了我们长大的时候。1978年我去兰州上大学,也算是名牌大学了,班上有几十个各省来的同学,但当你讲到贵州的时候,三个同学当中就有一个问“你们贵州是桂林吗?你们贵州在哪里?”甚至还有人说“你们是不是骑着马去上学呀?”重点大学的大学生呀,这就是他们对贵州的认识,甚至还问你是苗族还是什么族,就只差没有问一句“你长尾巴没有”了。这就是1978年到80年代初,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都这么认识贵州。
我前年写了一本书叫《大国大民》,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日鼓鼓的贵州人》,没想到风行中国,我的很多朋友都跟我说看到了。后来咱们贵州走出去的戴秉国先生,他看了以后到处托人找我,一定要请我到他家做客。后来那天去家里有些不便,就到了另一个地方,还有几个领导一起。戴先生就讲了这么一句感慨的话,他说“你别看我现在已经到了国务委员这个级别,很多人问我是哪里人,我一自报家门讲到贵州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笑话。”就是刚才我遇到那些笑话,他同样也遇到了。就是别人搞不清楚贵州在哪里,在他们的印象里,贵州是一个让他们感到非常茫然的地方。后来戴秉国先生说“你这篇文章,我要代表贵州人民感谢你,你给贵州找了魂,给贵州正了名,给贵州塑了型”。他的这三句话我到现在都谨记于心,很感谢他的勉励,贵州本不应该是人们以前心目中想象的样子。
这种感受在很多比较优秀的贵州人身上都充分表现了出来,比如任正非先生。以致于任正非已经非常有名气的时候,公开场合都很少谈自己是贵州人。一直到大概8年前,任正非先生才开始向全世界公布他是贵州人。
当然到今天我到全中国各地去的时候,包括我到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人们见了就恭维你,整个画风一变“哇,贵州人呀,贵州出人才呀!”我说贵州怎么出人才呢?他们就会扳着指头说有任正非呀、龙永图呀,甚至还有人提到了老干妈。但总的来说,贵州这个地方不可能像江南一样大面积地出人才。
我之前帮浙江省做战略,光一个绍兴近代史上就有几百个杰出人物,鲁迅、秋瑾、蔡元培、竺可桢,随便搬一个来都可以压贵州一头,人家是大面积地出人才。但是到咱们贵州,有一个两个就不得了,其原因就是贵州是一个后发省份,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感慨。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由于人们对贵州的认知有一个极低的预期,所以贵州一旦有一个漂亮的转身,都会给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一个巨大的惊喜。我们做战略的人都要好好研究这个问题,就是原来的人们就像是刻板印象一样,觉得江南本来就应该是这样,而贵州不应该这样,所以贵州一下出一个人才以后,全中国都感到很震撼。但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认知呢?第一个,贵州出的是奇才、鬼才、不世之材,出来的这些都是改天换地的人物。而这些人不是靠培养出来的,光学历高算不了什么。所以这样的人才对于人们的震撼太大了,即使人不多,却能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贵州的“三宝”
再一个问题,伴随着贵州现在的发展,贵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一个变化,是茅台酒的崛起。贵州有三宝,这三宝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能够顶天立地的。
第一个宝贝就是酱酒。我有幸在23年前茅台最困难的时候,被请去帮他们做过战略咨询,可以说是“找魂”吧。今天的茅台大家也知道火得一塌糊涂,整个茅台的市值甚至超过了全省的GDP数值。更关键的是茅台拉动了整个酱酒品类的发展,使中国酱酒的消费量超过了法国的波尔多。同时,伴随着茅台的崛起,大量资本涌入赤水河谷,所以下一步以酱酒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大有可为。如果未来茅台能够和茶结合打造旅游产业的话,将会超过贵州其它的旅游业。
刚才欧阳道坤先生讲得很好,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本质,讲内在的逻辑,找规律,手段可以变,但本质是变不了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本质和底层逻辑。所以我当时寻找的就是规律。茅台那个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按照他们的说法,新任领导接班以后,时间过半但是任务没有过半,不仅每瓶酒的单价远远低于了五粮液,而且整个销售值也远远低于五粮液,被五粮液超过了五六倍,连中央很多领导都开始喝五粮液了。当时五粮液的老总甚至已经找到了中央要把国酒改成五粮液,中央也基本同意。
五粮液的老总回去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员工们,大家一阵欢呼,最后挂出了一个标语:国酒没有终身制。这个潜台词就是誓把茅台拉下马,所以茅台酒处于惶恐不安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总结茅台落后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多品牌化,于是就开始东施效颦,跟学五粮液,涌现出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甚至还出现茅台红酒。现在大家回头来看,除了茅台系列继续赚钱以外,其它茅台子品牌所谓的“孤儿寡母”是很难赚到钱的,所以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的。
我们经过充分的调研之后,最后找到了茅台最根本的本质,就是茅台根本不能追寻五粮液,茅台必须站在中国酒文化的角度,抢占至高点,打造全国具有唯一性、权威性、不负使命的文化酒。它代言的是整个中国几千年酒文化的精髓,它的这个制高点是不可颠覆的,原来是中央给你的,但是下一步要市场给你。所以围绕这个我们制定了茅台酒整个战略,后续经过两三年的操作,茅台很快走出了困境。
现在茅台已经是一骑绝尘,把五粮液甩得无边无际。最后茅台成功以后,就把整个酱酒拉起来了。当时我曾经跟他们的老大开了个玩笑说,如果茅台要继续保持这种唯一性和权威性的话,茅台酒就不要叫酱香酒了,要叫茅香酒,最后你就把住这个位置了,但他们觉得这么做还是有点冒险,所以现在还是叫酱香。以前整个中国官商两界,更喜欢喝的是清香型和浓香型,因为茅台一喝有酱味,很难一下子接受。但是一旦人们认可了酱香酒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排他性,很难再接受其它的酒了。因为这个酱香型酒是有生命的酒,它是时间的玫瑰,孤独的花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茅台是有机酒,按照我们贵州的说法就是“借你的骨头熬你的油”,从基酒到老酒到调味酒,一切都取之于自然,所以把酒存放的时间越久,酒就越香,越老越值钱,现在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投资产品。
贵州的第二个宝贝,油辣椒。这里的辣椒,不是指遵义的那个辣椒原料,而是终端产品。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呢?我上大学的时候,家里面每个月都会给我寄油辣椒,我就发现一个现象,每次寄来都会被同学们一抢而光。而且很多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来的人都会称赞我们的辣椒好吃,三年五载下来,就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天下三个地区不怕辣,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只有贵州人怕不辣。为什么贵州人怕不辣呀?因为它是香辣,贵州的辣椒真的是有独一无二的香味,没想到陶华碧女士就将贵州辣椒发扬光大,做起来了。
我观察在中国的商业界里面有一种现象,我把它比喻为“意外受孕”。很多商人一门心思想做一些事往往都不一定能成功,反而是市场里面的一些草根,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一个传奇的开创者。我在中国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它不是计划经济说你行你就行,愚蠢的人就会把偶然变成偶然,很快就会被消灭,但是优秀的人会把“意外受孕”这种偶然变成必然。没想到陶华碧女士一不小心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山洞,一下子将贵州的油辣椒引爆开了。
有一次我到法国考察,跟我一起随行的还有全中国的几十个企业家,因为怕在当地吃不惯,所以他们很多人从国内带了很多食品。比如河南的羊肉烩面、甘肃的牛肉面等等。但是大家一吃总觉得味道不够,就要找辣椒,最后没有想到在法国巴黎的超市里面贵州老干妈居然随处可见。
当时我特别感慨,贵州的两个超级IP已经出现了。第一个就是茅台,走遍全中国,它代表的是贵州,很厉害;第二个就是油辣椒,目前就是老干妈把影响力打出来了。上次他们给我推荐了一款叫苗姑娘的油辣椒,我觉得也很不错。当然最后的王者是不是陶华碧我不知道,但是贵州的辣椒产业在中国绝对是属于王者之位,这是第二件宝。
那么现在第三件宝在哪里呢?我们就要谈谈这个茶了。我今天上午在跟很多企业家讨论的时候就讲了,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目前贵州茶确实是一个利润很微薄而且很辛苦的行业,但是你们能够一直坚持我觉得非常不容易。现在贵州的茶产业在我眼里就像春秋时代一样,小国八百,诸侯三千。大一点的年营收两三亿就到顶了,一般的就是三五百万,整体产业规模很小。现在政府还在大力扶持整个茶产业发展,生产规模、栽种规模继续扩大。这个作为地方发展的动力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接下来的玩法一定要有很大的转变。当下的中国,正在从高速度增长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要怎样控制原料的过剩?怎么提升茶产品的附加值?怎么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这些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需要我们深入去思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认为贵州的茶产业如果要想像前面两件宝一样突破的话,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必须要夯实好产业的基础,包括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等等。我们这十多年来做了很多很好的准备,包括对欧盟标准的应对,但是还是不够;第二,要在国内让行业内的专家们形成对贵州茶的充分认识;第三,贵州作为一个后发基地,能够生产出品质最好的绿茶,这个地位已经摆着了,但是怎么上台阶是个大学问;第四个就是市场先行一步,特别是像浙江的西湖龙井,四川的竹叶青品牌茶这些,都纷纷跑到贵州,把贵州的茶作为最好的原材料,然后包装做成品牌茶。但是贵州自己的茶品牌仍然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这个故事非常像20年前,茅台还没有崛起一统江山的时候,我当时在整个中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鲁酒横空出世,在全国各地炙手可热。他们的产销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中央台打广告获得全民认知,然后把贵州产的好基酒用非常低的价格买到山东,再用黄河的水一勾兑,就成了他们品牌的酒,就这样卖得风起云涌。当时中央电视台搞标王的时候采访我,问我怎么看待这个事情。我说贵州出酒,但是山东赚钱,这个事情其实是不长远的。我就说了这么一句话,鲁酒不死,天地不容。如果天下的生意这么简单,只要在中央台一忽悠,就可以卖得火热,这种东西是违背常识的。果然两三年以后他们就垮了。因为广告酒是走不了多远的,品质才是根。到今天,大家可以看看,整个酱酒一统天下。
其实茶也是这样的,一个是天时地利。贵州的条件太适合做茶了,特别是绿茶。还有第二个问题,绿茶是“百茶之源”,中国的其它五种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说一千道一万,其根基都是绿茶最好。比如说现在风行的白茶,从前年开始很多土豪见我,都抱着白茶送给我,一送就是10万8万的那种,包括配的道具都值两三万。我通过这些土豪和商人才知道茶的演变的,后来我说福鼎在哪里呀?我还专门跑去福鼎了解了一下,一看才发现那都是原来我们不愿意喝的老茶。
小时候我们在家里是喝苦丁茶,然后还喝一些老茶秆子,因为是秆所以不能泡只能用来熬,所以白茶也可以熬几个小时,可以喝几十泡。它的原因在哪里呢?就因为它是茶秆子。但它的基础都是绿茶。
贵州绿茶有一个问题就是它有一个供给侧的局限性。中国的很多有钱人,都想买明前茶,那么大家想想700万亩的茶,明前茶就只有那么一点点,最后就形成了种植规模很大,但是明前茶产量少和时间有限这样一个问题。最后呢,小国八百,诸侯三千,就形成了一个产地规模和市场营销这样一个巨大的脱节。
今天的茶市场把我们很多人都搞得眼花缭乱,为什么我们贵州的茶那么好却鲜有人知,为什么南方的茶不怎么样却卖得风声水起?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举一个例子,1985年,我作为新华社记者被派往广东,因为当时改革开放所以我也去了前沿地带。我去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广东人特别喜欢喝早茶,一到了喝早茶的时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我听到的第一句广东话就是“菊普”,普洱和菊花放在一起,当时就要卖5毛钱。
那个时候的普洱是属于最糟糕的茶,一点都不值钱,30年前人人都在当做饮料喝。但是就在2005年左右,突然一夜之间,普洱茶就火了,在整个广东,价格一下飙升,甚至几十万一斤的普洱茶都有。我就发现这个茶叶有两种功能,第一个是礼品功能,商人们将这个东西做得很极致;第二个就是金融功能,像投资、保值和升值,就像茅台酒一样,但是它轮不到绿茶。因为绿茶不可能保留的,反而像普洱茶、白茶才有这种功能,再加上商人和资本在里面炒作,能不能持久我不知道,但是它能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一种传奇。
营销炒作成为中国茶产业长久以来的运作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会形成一种最有效的认知,是一种很好且较特殊的市场营销,但是它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乱纷纷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20多年来,先是铁观音,铁观音火了后又突然一下子变成了普洱茶,然后很快就是大红袍,后面又很快轮到了安化黑茶和福鼎白茶,就是一直在折腾。但我要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种假象而受影响,因为这些假象其实都是泡沫。第一个是资本在里面兴风做浪;第二个是土豪们在里面追求风雅;第三个不排斥雅贿,就是贿赂。无论如何,泡沫最后都肯定会破灭的。
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我们做营销值得思考的一些东西。因为到了现在我觉得茶的源头和根基还是绿茶,而在这一点上,贵州有无穷的优势,有巨大的后发优势。
我认为贵州下一步要发展,要注意三个问题,我们既然要讲品牌,其实对于茶这种产品呀,它和贵州的酱酒和辣椒一样,它有“三个品”,第一个叫品域,第二个叫品类,第三个就是品牌。
贵州的茶要想异军突起,成为贵州的第三件宝,比肩茅台或者辣椒,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征服中国,让人们高度认可它,必须回答第一个问题,就是品域。就是你这个地域天造地设,能够产中国最好的茶,今天专家们都认同了,但是并不等于市场认同。怎样把专家的权威认同变成市场的普遍认同,这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如果这条路完成不了,我们贵州的茶就永远起不来,这是第一个叫品域。从质量上来讲,我对贵州的绿茶充满了信心,中国绝对没有哪个地方能够赶得上贵州。在此之前,我在全中国几乎喝过了所有的绿茶,包括西湖龙井、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等。甚至当时供给皇帝和中央领导喝的茶,喝了感觉也就那么回事儿,比来比去还是发现只有贵州的绿茶才是最好的。
昨天来的时候咱们徐嘉民秘书长泡了一壶茶给我喝,特别好喝,我就问他是什么茶,在哪里产的。他说的那个地方我从来不知道它可以产茶,说是黎平产的。贵州随便哪个地方的茶,你泡个四五次,那个味道简直没说的。现在行业专家们开始认同它了,这个是一件好事,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专家们的认同变成全民普遍的认同。
第二个就是品类,刚才大家已经讲到了后加工,你说你属乌龙茶,人家不认同;你说你属白茶,人家福建人不认同,说你是东施效颦;你说你属普洱茶,人家说那是云南的。当然你也可以做这些茶,包括红茶,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抢占那个品类的制高点,从而找到自身的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
第三个就是品牌,我认为今天在贵州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光有大量的茶山,但是没有一个冒头的,就像有满天星斗却没有月亮,也是不行的。所以这个时候贵州应该琢磨一个问题,选择一种力量去突破这个障碍,形成一种真正的品牌。就像茅台酒,当它站起来成为酱酒之王的时候,其它做酱酒的也会全部跟着沾光,贵州茶现在正面临着出现一个强势龙头品牌,需要品牌普及和提高的问题。
今天上午我在跟企业家们讨论交流的时候,我就提到一个问题,讲到咱们贵茶集团,他们是最具备这种条件的。别的不说,他们做的“绿宝石”很多领导见了都拿来送礼给我,最初我觉得包装很一般,后来无意中喝了一次之后才知道那么好喝。他们的水已经烧到了95度了,为什么最后不能去破茧呢?你们现在就是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只要你的“绿宝石”突破贵州的屏障,在全中国成为一种送礼佳品,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因为你们天生丽质呀。最后倒过来,人们喝了这个好茶后就会愿闻其详,就会想要去了解它,就会知道是贵州产的。我们贵州可以产这么好的茶,几乎盖过了所有的绿茶,回过头来,贵州就可以一下子收获这个品牌了。
就像我们说的从0到1很关键,如果没有1的话你就会永远是0。一旦你实现了这个值的突破,到了1以后,在后面加0就够了,这是贵州所谓的第三件宝必须要走的路程和过程。
那么这些东西说完以后破题点怎么破呢?大家都讲了很多真知灼见,我觉得讲得都很不错,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最大的破题点在哪里呢?这需要贵州从省到市,从市场到官场,一定要找到一个方向,就相当于一个战略找到一个突破点,怎么突破呢?我认为贵州最大的突破点不是茶,而是将茶藏在后面,我把它叫做“茶旅”,以这个来破题。
我在整个中国走完,走过整个世界,我认为贵州作为“东方瑞士”,已经是名副其实,甚至还超过了瑞士。我25年前去参加瑞士的达沃斯论坛,当时在瑞士走的时候非常感慨,瑞士怎么就成了人间天堂呢?贵州不是比它还好吗?但是人家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我当时感慨这在贵州可能这辈子都看不到了,当时有些文人将贵州称为“东方瑞士”,一度成了笑话。没有想到这20年下来,贵州天翻地覆,用立体的思维来观察这个东方瑞士,这个景观真的特别让人震撼。在我有生之年,贵州在一些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了瑞士。
我的很多企业家朋友,原来根本就没有来过贵州,现在一提到要来贵州,那简直是他们的第一选择。夏天可以来避暑,而且还可以来观赏贵州的美景。贵州的魅力我们自己可能感觉不到,但是在全中国、特别是高端人士心目中真的非同一般,所以贵州作为一个“东方瑞士”已经是没说的了。
那问题出来了,旅游有三种业态,观光游、休闲游、体验游,贵州具备了巨大的条件,市场已经走到了家门口,这么大的需求,这么大的可到达性,还有前期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为什么不利用好呢?刚才有一个小姑娘的建议很到位,她说的“茶旅一体”,就是茶庄文化。下一步的贵州我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满坡的茶山一定要和民宿结合,打造成一种以茶为中心的休闲旅游。我把它叫“请进来,走出去”,把客人请进来待个十天半个月,当他走出去的时候你的茶好不好他自己会很清楚,最后走的时候就会将茶带走了,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又与电商建立起了联系。
贵州茶的出路
最后,我讲讲贵州茶的出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整个中国进入了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内循环带动外循环。第二个,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中国已经提出了上半场是扶贫,下半场是乡村振兴。第三个,贵州在上半场的扶贫战略上走到了中国的前列,开创了一个好的新时代,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那么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更重要。
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有这么好的天然优势,怎样才能将消费者请进来,特别是以茶为主题。因为未来的中国就是要从卖产品的早期到卖品牌的中期,下一步必定是卖生活,谁能做到这些,谁就有未来。十九大重新阐述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个大背景下,贵州可以在“茶旅一体化”上好好去探讨一下它的破题点。我们的“茶”可以借助贵州“旅”这个已经烧了90度的水,通过政府和市场的良性互动,解决我说的三句话,“一枝独秀,两场统筹,三老满意”。
总之,我认为贵州的三件宝,酱酒已经崛起了,成型了;辣椒,已经初具雏形,但是乾坤未定,尚有许多黑马大有可为;第三个我最看好的就是贵州绿茶,而贵州茶未来大展鸿图、名扬天下的希望,就寄于在座诸位身上。希望大家勠力同心,共同努力。
整理/白小萍
编辑/白小萍
编审/蒋照俊
审核/徐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