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片小小的叶子,却能经过加工调制出千变万化的香,从一片茶叶到一杯好茶,其中包括很多道工序。当你加工过茶叶,你就会对这片神奇的树叶心存敬畏。”在太升茶叶市场里的春秋茶门店,贵阳春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牟小玲与笔者讲述着她与“茶”之间的历史渊源和情感故事。
春秋茶生产基地
牟小玲出身茶叶世家,从小就跟着父亲——贵州茶界泰斗牟应书先生采茶、制茶。如今,在父亲的深刻影响和带动下,牟小玲也成为了一名资深茶人。
如何淬炼一杯好茶?“安全、优质、特色。”这是牟小玲不断强调的做好茶“六字箴言”,“好茶讲究的是原滋原味,只有优质、有特色的产品才能最终征服广大消费者。”她认为,首先,安全的原料是基础;其次,加工是关键,制茶师傅对工艺和流程的把控要到位;最后,通过冲泡才能呈现出来,好的茶艺师通过冲泡能将蕴藏在茶叶里的最优质的品质凸显出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因为喝到某一种茶而联想到产地,说到岩茶,大家会联想到武夷山,说起碧螺春则会想到江苏,这就是产品特色带来的优势。”牟小玲说,贵州茶拥有香高、味醇、耐冲泡的特点,应该充分挖掘高山茶韵,让大家在喝到这个茶的时候能马上辨别出这是贵州高山茶独有的风味。
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先天的生态环境优势造就了贵州“生态茶”“干净茶”。在牟小玲的心里,能拥有这么好的原料去做加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是做加工的,更能深刻体会到加工技术对好茶非常重要。贵州茶就是通过精湛的加工工艺,把贵州优质原料加工成有特色的产品,走出去后既能展示贵州优良的生态环境,还能成为宣传贵州的一张亮眼名片。”
春秋茶茶园中,茶农们正在采摘茶青
在牟小玲看来,“贵州绿茶”是个大品牌,品牌的背后是产品,产品的背后一定得依靠品质来支撑。“贵州除了重点主打绿茶之外,还可以通过六大茶类的加工,开发多茶类产品,尝试两条腿一起走。”一方面在高端茶上发力,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引领发展。另一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多茶类生产,推出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白茶、乌龙茶产品,这既能带动整个茶产业,还能提高茶树的综合利用率。
近几年,牟小玲一直在尝试创新开发多茶类产品,2014年开发的白茶深受消费者喜爱。“到现在还有很多朋友对那个茶念念不忘。” 多年的实践经验使牟小玲深谙“茶叶”的秉性,她认为,开发一个好的产品需要提前从原料、外形、香气、滋味等方面进行设计,不断地进行调整、修正,最后再进入市场检验。“当这个产品能得到专家、消费者的认可,而且还能经受时间的检验,才能证明这个产品是成功的。”
如今,年过六旬的牟小玲依旧不遗余力地为推广和宣传黔茶而奔忙,在国内专业院所举办的相关培训会场,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我准备学到80岁,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只要我能走得动,就要出去学习,开阔视野。”牟小玲说,学无止境,茶知识浩瀚无穷,茶文化博大精深,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无愧于心。
牟小玲(右一)正在和工人一起加工茶叶
“父亲之前经常激励我们,你们要争取成为贵州茶的领跑者和宣传者。”多年来,牟小玲始终将其铭记在心,作为茶人的后代,她时常告诫自己,不能故步自封,要以虚心谦卑的心态去接纳学习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只有大家都做好了,这个产业才有希望。“父亲像一面旗帜指引我们,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我们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前几年,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学习时,陈栋老师在授课讲到红茶时,将红宝石列入现代创新红茶向大家介绍。“当时我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有成就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牟小玲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
“绿宝石现在也进入了制茶学的教科书,希望未来有更多贵州茶进入教科书。”牟小玲满怀憧憬地说。
牟小玲告诉笔者,现在白茶市场很好,需求量很大,往后会继续在白茶上下功夫。“今年最大的梦想就是突出贵州高山茶耐冲泡的原料优势,开发出一款有贵州特色的白茶!”
黔茶人物专栏诚邀各界爱茶人士积极推荐对我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作出特别贡献的优秀个人,可将联系方式或稿件发送至邮箱1697236449@qq.com
审核/徐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