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召开2022年度工作总结与考评视频会议。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处长、茶叶体系联络员崔江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龙熹处长到会指导。来自全国10个产茶省(市)农业农村厅主管部门领导、省茶叶创新团队首席出席会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31位岗位科学家和27个试验站的站长及部分团队成员共200余人在线参加会议。
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进行了述职汇报,从重大关键问题技术攻关、服务县域经济、政策咨询建议、应急性技术研究与服务、对接服务企业等9个方面全面总结了2022年度体系开展的各项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绩。随后,各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分别进行了述职汇报。
杨亚军首席在汇报中介绍,2022年,茶叶体系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研发任务和产业支撑服务任务。在茶树种业提升行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集成与示范应用两项产业重大关键问题技术攻关上取得重要进展;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获省一等奖2项;27个茶树新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获得植物新品种权6项;授权发明专利87项;制订技术标准61项。2022年体系的工作也得到了CCTV17、农民日报、人民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的报道。
在茶树种业提升行动中,构建了茶树基因编辑载体,并在原生质体内实现编辑;建成茶树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数据库,用于茶树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的大数据在线分析、代谢表型查询及GWAS分析;筛选确定了由8个SNP标记位点组合的高效茶树品种分子鉴定技术,构建117个无性系品种的DNA指纹图谱;育成优特异等茶树新品种33个,并建立63个新品种示范点。
在绿色高效智能生产与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集成与示范应用攻关中,明确了不同增效氮肥在茶园应用效果;揭示了施氮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的微生物机制;研制具有茶园土壤重金属钝化或脱毒功能的新材料、丛枝菌根真菌菌剂;优化了茶毛虫、茶尺蠖/灰茶尺蠖第一代幼虫发生预测模型;初步提出茶尺蠖/灰茶尺蠖远程监测设备;研制轻简型茶小绿叶蝉单波杀虫灯;茶园病虫害绿色智能化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应用7万余亩。
在机械装备方面,突破了电液并联控制技术、“1+N”复式作业技术和WMCM无线高清图传遥控技术,开发了国产化高地隙区域遥控茶园管理机第二代样机,实现了远程可视化无人驾驶作业;开发了茶园智能仿形采茶机与单轨道双机械臂采茶机器人样机,其中智能识别算法准确率80%以上,单颗芽头的平均采摘时间低至2.2 秒。
在茶叶加工和深加工利用技术方面,构建了红茶揉捻程度的卷积神经网络判别模型,揉捻程度判断准确率达97%;优化了茉莉花茶智能化窨制新技术体系,完成中试示范工厂建设并正常投产运行,生产的新派茉莉花茶突破6500万元;筛选获得了具有优异PPO酶催化性能的巨大芽孢杆菌突变体,发明了PPO酶固定化新技术;构建了正渗透膜浓缩、静电喷雾干燥组合的优质低耗速溶茶(茶浓缩汁)加工新技术;以绿茶、黑茶、白茶及红茶提取物等为主料,辅之以药食同源植物萃取物,研制了茶叶深加工终端产品5个并在市场畅销。
2022年,体系大力服务县域经济,服务湖南古丈和四川旺苍2个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县湖南龙山、永顺和湖北咸丰、来凤4个县。通过在古丈县开展新品种、绿色防控新技术、加工增值技术等示范,开展古丈茶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品牌宣传、培养人才团队等方式全面服务古丈县茶产业发展,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12385吨,同比增1005吨,增幅8.8%;实现农业产值16.17亿元,同比产值增1.85亿元,增幅12.9%;古丈茶业在湖南省大湘西地区产业综合实力位列第一。协助旺苍县申报成功“中国特色黄茶之乡”,旺苍县‘中黄1号’面积、产量分别增加1万亩、50吨,人均增收超过5600元/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贯彻落实国家科技特派团选派工作任务,组织召开了科技特派团工作动员和部署视频会议,选派体系43名专家,对接帮扶四川、贵州、云南、重庆、陕西、广西等6个省(市)的23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另外,体系在政策咨询建议和应急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农业农村部提供各类报告16份,向各级地方政府提交各类报告60余份,其中4份建议被省级政府采纳;10个品种,19项技术分别入选省级农业主推品种、技术;针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倒春寒、高温干旱、茶园病虫危害的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等,提供应急性技术指导1144人次。
来源/中国茶叶
编辑/崔原榆
编审/蒋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