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贵州茶界,热闹非凡。 从贵州原料、贵州制造、贵州标准、贵州品牌到贵州创造,贵州茶产业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看规模,贵州茶一直在扩张,连续5年面积位居全国第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茶原料中心和加工中心。 来源:《贵州日报·特别报道》 编审/ 徐嘉民 樊园芳 编辑/ 邱 桂 电话:0851一85945367 投稿邮箱:gzlcpp@126.com | 投稿 | 合作 | 交流 | 活动 | -END-
网络上,年度十大新锐茶人、十大茶叶品牌、十佳茶企评选进行得如火如荼;网络下,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现为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编撰的《贵州省志·茶叶》迎来终审,洋洋洒洒几十万字浓缩了贵州茶产业四十年的风云巨变。
改革开放四十年,贵州茶产业坚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一片新天地。
讲品质,贵州茶一直坚守干净底线,光是禁用草甘膦进行人工锄草,每年要花近50亿元资金。2018年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茶经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作了题为《茶叶质量安全与MRL标准的合理化》主旨演讲。公开为贵州茶背书:“贵州茶叶干净安全,大家放心喝!”
论创新,贵州茶一直在坚持,在全国上下用独芽做名优茶时,贵州茶人牟应书便摈弃了传统的独芽,采用一芽二叶、三叶制作出高档珠型茶“绿宝石”绿茶。2013年,第一批“绿宝石”进入德国两大高端连锁百货商场考夫霍夫和卡斯达特,贵州茶企第一次以自己的品牌登录欧盟市场。
今天,坐拥“绿宝石”绿茶、“红宝石”红茶两大拳头产品的贵州贵茶公司再次出击,在梵净山脚下打造“中国抹茶之都”,欲成为世界高端绿茶产品的领军者。
育苗、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今天,贵州茶坚持普惠更多的贫困群众,这条产业链,是480万涉茶人口的饭碗,是近50万贫困人口的希望,更是贵州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